“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應對變革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變革。身處企業和產業雙重變革的大潮中,傳統企業全力做好轉型升級的變革是高質量發展的永恒主題、必經之路。山東能源淄礦集團方大公司作為一家以服務礦井生產起家的傳統企業,曾經90%以上的業務跑不出煤礦,而近年來卻交出了一份“脫煤向新”轉型發展的生動答卷。秘訣何在?有哪些效果和啟示?記者走進方大公司一探究竟。
“做企業要具備走一步、看三步、想五步的眼光和能力。經歷過‘九五’自救解困,又頗具開拓創新精神的淄礦人在下轉型發展這盤棋的時候更是深諳此道?!狈酱蠊军h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馮金義說,方大公司的轉型工作起步很早,10多年前他們就著手布局礦用管材、塑鋼門窗等轉型項目。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依托管材產業2018年成立的新材料公司。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新材料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山東淄博、陜西長武兩大生產基地,19條全自動先進生產線,上千種產品類型,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的塑料礦用管材行業巨頭企業。
一個看似技術含量并不高的塑料管材加工廠,是靠什么做到如此大規模的?“我們靠的就是‘內外兼修’,民用管材通過降本增效提高市場話語權,特種管材通過苦練內功做精專業技術拓市場?!毙虏牧瞎究偨浝硗鯐匀A給出了答案。
王曉華介紹,幾年來,他們通過引進先進生產線,強化管理、優化流程,使得民用管材生產成本比同行業降低40%左右。特種管材方面,他們通過自主研發和借助專業高等院校力量,申請擁有專利11項,成果攻克了阻燃、導電、耐高溫及聯接方式等制約特種管材發展的瓶頸,在不斷填補行業空白的同時,也為開拓新市場、搶占新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幾年間,新材料公司年產值從2018年的2100萬元擴大到2021年的4億元,產品市場覆蓋煤礦、水利、燃氣、石油等多個行業和專業領域。
與此同時,他們還堅持“不為我有,但為我用”“將客戶變老板”“變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等理念,探索實踐輕資產運營、并購重組等經營模式,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提升企業經營質效。1~4月份,新材料公司累計生產銷售各種管材9000余噸,產值達1.9億元,同比增長126%。
盡管如此,方大人依然清晰地認識到,僅靠規模的擴大,難以帶來企業轉型質的飛躍?!耙胱龃笞鰪?,爭當行業領軍人,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藩籬,勇闖企業改革的深水區?!蓖鯐匀A說,他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打造全產業鏈,將生產經營的單一工廠變成集設計、生產、施工、維護、咨詢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集團。
轉型,不僅在新材料一隅,方大公司還將觸角延伸到獨具優勢的建筑和煤炭深加工行業。2016~2017年間,國家大力推行裝配式建筑和清潔能源利用,方大一班人借勢出海,啟動了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和清潔煤粉項目。
“我們現在已經實現了從跟著學、找活干到自主研發設計和主動營銷的蛻變?!狈酱箐摌嫻究偨浝硗鯂菡f,做好鋼構產業的關鍵在于研發設計和市場開拓。在鋼構公司成立之初,他們作為“門外漢”,沒少吃不懂行的苦。為了能夠早日獨立設計生產,掌握核心競爭力,他們通過向合作單位學、與兄弟單位對標提升、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一步步組建自己的研究設計團隊。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建成了20余人的研發設計團隊,完全實現了產品自主研發和設計施工。
強身健體無止境。在做好技術攻關的基礎上,他們聚焦完善管理制度、優化工藝流程和降本提質增效,建立起一整套集研發設計、生產管理、質量管控及市場開拓為一體的管理體系,公司管控水平和運營質量持續攀升。
憑借著過硬的品牌和實力,方大鋼構在行業內很快嶄露頭角。2021年,方大鋼構陸續中標雄安小學項目、青島印尼綜合產業園RKEF項目、天津政府安置用房項目等19項鋼結構加工制作項目,銷售量達到了3萬多噸。今年1~4月份,方大鋼構的產銷量更是“井噴式”增長,訂單產量近1.3萬噸,合同價款1.2億元,同比增長了62.5%,成為方大公司轉型跨越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
與方大鋼構一樣,清潔能源公司也逐步走向成熟。自成立以來,清潔能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區域清潔煤粉優質供應商,強力推進煤粉制備和煤粉鍋爐置換項目,累計生產清潔煤粉150余萬噸,承攬了山東省50%以上的鍋爐清潔煤粉供應任務,服務市場涉及醫藥、化工、造紙、煉油等多個行業。
與此同時,他們還探索實施煤粉鍋爐的托管運營業務,推出了BOO(建設-擁有-運營)和BT(建設-移交)兩種建設運營模式?!叭ツ陠误w鍋爐托管利潤占到全部利潤的三分之一?!鼻鍧嵞茉垂究偨浝砹_金鵬說,鍋爐托管運營不僅實現營收的增長,更為今后建設淄川能源中心,將企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他們還注重創新資本運營模式,采取混改的方式成立青島分公司,專營蘭炭、焦炭等清潔能源的深加工業務,邁出了清潔能源開發運營的關鍵一步。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方大公司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磨練提升,已經成長為以煤礦服務業為基礎,涉足新材料、裝配式建筑、清潔能源等多個產業,綜合實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蹚出了一條成熟可借鑒的轉型跨越發展之路。